《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读后感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这本书名字很长,让人有种脑子一时转不过弯的感觉。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黄永玉!说黄永玉名气大,一是因为他成名早,迄今已有六十多年,卖出天价的猴票儿就出自他手;二来他多才多艺,美术、音乐、文字皆通,且都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在艺术界是个怪才,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万物自由不逾矩。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个热肠人物;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黄永玉长寿,九十五岁了,还如稚子般纯真活泼,对世界充满好奇。一人长寿不容易,夫妻同长寿更不容易,黄老和妻子携手七十多年荣辱岁月,实为难得!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分上、中、下三本,八十万字,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黄老断断续续写了几十年,年近九十岁完成出版,书序言是黄老手书自序,廖廖二三百字,交待写这本书的时间,内容,部集,言简意赅,清清楚楚。《无愁河的浪荡汉子》黄老准备写系列,“朱雀城”是第一部,写黄老在家乡的十二年;“抗战八年”是第二部,解放后这几十年算第三部。当时黄老慨叹自己已经九十了,不晓得写不写得完。万幸,第二部“抗战八年”已于2017年出版,估计黄老的第三部也快要问世!近百岁高龄,二百余万字,老先生真的在只争朝夕!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书中有不少插图,都是黄老亲绘,插图只用简单黑白线条勾勒,看似无章法,观之却形神俱备,给人饱满的想象。颇为有趣的是,黄老在书的第一页放了张自画像,脑壳两边各题两个大字,连起来读就是“开笔大吉”,哈哈,世俗里的烟火味儿马上扑面而来。在书中正文之前,分别有两张书中人物表,一张是书中主人公狗狗,也就是张序子家族人物关系表,一张是书中主要人物表。乍读有一种读《红楼梦》的感觉,及至读完《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上部,才觉得书中描写,《红楼梦》不能与之提。如果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以与之相比一二,倒有一定的可比性。黄老描写的朱雀城太广太大,太细太杂,方言颇多,读来不觉艰涩,只觉妙趣横生。朱雀城是黄老的故乡,真实的地名没有这个叫法,是黄老根据阴阳五行自己虚构的名字,实指湖南凤凰古城,那儿是黄老的故乡。黄老的记忆力极好,近一个世纪的岁月穿梭,他记得每一个曾经的细节。书里黄老只是用美妙的语言记录,不夸大,不评论,让读者自己感悟文字里藏的东西,用笔实在老道。
 
  从主人公狗狗两岁出场,到这本上部书读完,狗狗也才长到四岁。书中的内容不拖沓,不修饰,从各个角度,各个维度细致描写凤凰城中烟火人间。狗狗是书中主要人物,整个故事围绕狗狗及其家族人展开,但这只是主线。书中人物描写绝不仅限于此,商人,苗人,猎户,教书先生,士兵,将军,江湖人,小摊小贩,城里住户,乡民,乞丐,各行各业,不分高低上下,皆有详尽描写。黄老的书中文字多夹杂湘西俚语,原汁原味,形象生动,贴近生活,令人读来不忍释手。读这本书,有一个好处,可整体,可断篇,不管你从哪里读起,都能读下去,不会有衔接不上的感觉。书中还有大量做饭做菜的描写,从食材选择到刀工火候,甚至连配料也介绍的详细无比。菜肴食物基本上都是湘西本土菜,也有在外面见过世面的人物回来后,自己创造出新的本土菜。读到书中介绍各种食物的描写,我总是忍不住咽口水!都说文化界最懂吃的人是汪曾祺,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黄永玉才是吃界大师。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这本书不是凭空瞎写,而是用平实戏谑的笔调描写湘西史实,黄老着墨极为严谨。虽然有的人物用化名,但可以一眼看出黄老描写的是哪个大人物。二三十年代的湘西,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政治风云变换不定。湘西多民族聚居,帮派,族争,匪患,本身就杀戮不断,再加上中央政府的统治,朱雀城外表看上去繁华无限,实则暗涛汹涌。到了最后一代湘西王陈渠珍这儿,在他的多方治理下,湘西维持了二三十年相对平稳的政局。随着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军阀割据,你方唱罢我登场,时局动荡不安。朱雀城的人见惯了砍头,城门楼上挂一串串耳朵示众,血腥之后,人们照样该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小小的狗狗也经历了父母逃亡,自己被保姆王伯带去乡下山里避难的生活。避难的这段日子,在狗狗的意识里,快乐远大于惊恐。因为乡下有王伯,有隆庆,有小伙伴岩弄,有小羊,有山有水有树,有那么多新鲜的事物,这儿是和城里不一样的世界,狗狗很喜欢这儿。
 
  但是狗狗还是被他的幺舅接走了,因为狗狗不属于乡下。回到城里的狗狗,很快就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