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做一个真正有爱的人—读《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后

  认识自己,做一个真正有爱的人
 
  ——读《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后
 
  有人说,读一本书,读一段别人的故事,你又怎知其中没有自己的影子?
 
  苏珊·福沃德博士创作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就是一本代入感特别强的书籍,它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一点足以说明,好多读者在这本书里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1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博士作为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她接触到的原生家庭以及有毒父母很全面也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她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各类“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是如何伤害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读完本书,我很震惊,震惊于世上竟然有那么多疯狂、暴躁、无耻、冷漠、自私、道貌岸然的有毒父母,他们的所作所为给孩子带来了一辈子的伤痛、耻辱,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结果,孩子成年后,要么在潜意识当中也变成了有毒父母那样的人,把自己曾今受到的屈辱转嫁到其他亲人身上,要么他们会在无意识之中继续扮演童年时候的角色,继续被第二次甚至更多次地伤害。实在是太可怕!太悲哀了!
 
  可是,我相信,这样自私自利的有毒父母是极少数的,我们许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是任何感情都无法取代的。
 
  我觉得,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之所以出现问题,是有好多因素的。比如,受传统文化及上辈人的影响、所处时代的局限、接受教育的程度、自身的性格等等,这些不同因素就会造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处事态度以及性格各异的人。再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和我们的父母肯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这些缺陷一旦碰撞,就必然会产生矛盾的火花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2
 
  其实,用苏珊博士的理论来判断,我们大多父母应该是属于操控型、不称职型、言语虐待型和讲求完美型的父母。可是,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也有极大的杀伤力。
 
  操控型的父母,最常见的说辞有:“这都是为了你好”“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正因为我这么爱你,所以才……”……其实这些话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太怕失去你,所以我宁可让你生活在痛苦中。”这是许多父母在无意识当中把操控伪装成了关心,让人无法辩驳。
 
  许多操控型父母把子女当作能力不足、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小孩子对待。当这些子女成年后,他们对自我的身份认知就会有些模糊,很难把自己视为脱离父母存在的独立个体,也不懂得区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他们时常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被动感,总感觉做什么事都是为了父母。
 
  不称职型父母则会集中精力于自己的身体和情感维护,他们会为了自己或配偶的利益、面子等等而忽视了孩子的诉求,甚至搭上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在子女工作、婚姻上的过度干涉,好像是为孩子好,其实,他们是向孩子传递了一条明确的信息:“你的感受无关紧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
 
  既然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应,那么这些孩子便会学着干脆否认自己有需求这回事,以此来对抗孤独感和情感缺失,他们表面上很听话、懂事,实际上他们是孤独、敏感的,更有甚者可能抑郁或者向内攻击自己。
 
  言语虐待型父母,也许他们认为是和孩子开玩笑,但任何小孩都不懂得分辨玩笑和事实、取笑和威胁。贬损性的幽默在家庭环境中极具破坏性,孩子对挖苦或夸张式幽默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含义的层面上。一些贬损的评价以及轻蔑的指责,都会向孩子们传递非常糟糕的自我评价信息,并对他们将来的幸福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毕竟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亲常说“你真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孩子们不会从其他角度审视这些评价并提出质疑。
 
  追求完美的父母,子女通常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为了赢得父母的爱和赞许而不断地苛求自己;要么极力反抗,甚至到了对成功心怀恐惧的程度。不论多好,总觉得不够好,很忐忑。
 
  有些子女做起事来,就好像一直有人在旁边计分一样。不论取得多好的成绩,他们永远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深信自己还可以做到更好。如果出了哪怕一丁点儿的差错,他们便会惊恐万分。这些都是孩子形成自卑心理的基础,成人后,他们不论做得多好,也总会有深深的自卑感伴随左右。
 
  这四种父母在我们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见。那么,您或者您的父母是哪一种呢?但愿你们拥有的是最健康的亲子关系。
 
  3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成年后的我们同别人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基础。如果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比较健康——父母充分尊重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并给予我们情感上的慰藉,我们长大后就会希望别人也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们,这种正面的预期使我们在成人的关系中更为坦诚且内心柔软。
 
  苏珊博士说,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个人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
 
  那么,如果你曾经受过伤害,就按照苏珊博士说的,去给父母写信或当面对峙,释放自己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你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你才能很好地生活在当下。
 
  当你将有毒的父母拉下神坛、让他们回归凡人姿态的时候,当你找到勇气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们的时候,你才能在与他们的关系中实现力量的平衡。
 
  可是,很多人不敢维护自己的权利,因为他们觉得如果和父母对峙,或给父母写信说明自己遭到的创伤,无疑是对父母的伤害,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但苏珊博士说,这其实是混淆了自我界定和自私之间的差别,就是“自私”这个字眼开启了我们所有的愧疚感,而让我们不敢忠于自己的内心。
 
  那么,好吧,如果不能改变父母,就自己做出改变吧。你的幸福没必要仰仗父母。即使他们一成不变,你一样可以战胜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并摆脱他们对你成年后生活的控制,但前提是,你要有改变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请教苏珊博士怎么改变。
 
  如果你是父母,正有意无意地做着伤害子女的事,那也要读读这本书,并且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清晰地认识自己,争取成为一个明智、成熟、有爱心的父母。说话做事前,认真考虑家庭中每位成员的感受和需求,理智地教育我们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个人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成熟独立构建坚定的基础。
 
  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记住:爱,是一种令人幸福的感觉。爱的行为会滋养你,让你拥有健康的情感。当有人爱你时,你会感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
 
  希望我们在苏珊博士的引导下,从自己做起,努力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争取做一个健康的父(母)亲,做一个有自我人格的孩子,做一个真正有爱的人!
 
  作者简介:
 
  冯媛,凤翔县西街中学教师,市级教学能手,民革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希望自己的人生不仅有三尺讲台勤耕耘,也有琴棋诗酒常相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