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报》读后感
西安高新第三小学四(2)班刘奕阳
国庆假期,我阅读了《森林报》这套书,本套书分为四册,分别是“春、夏、秋、冬”,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森林报·冬》,这册书中的《天南地北·无线电通报》这个故事吸引了我。
“请注意!请注意!这里是列宁格勒广播电台,《森林报》编辑部。今天是12月22日,冬至,我们为大家播送今年最后一次广播一来自苏联各地的无线电通报。我们呼叫冻土带、草原、原始森林、沙漠、高山和海洋。请告诉我们,在这隆冬季节,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里,你们那里发生了什么。”
这一段,是整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知道很多信息,如:这则广播是从“列宁格勒广播电台”发出的;发报人(发报单位)是:《森林报》编辑部;发报日期是:12月22日(年份不详)————冬至;播报内容:在隆冬季节,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苏联各地都发生了什么;呼叫地带:冻土带、草原、原始森林、沙漠、高山和海洋。
短短的几十字,作者从多个方面描写了总播报,用简单的语言回答了:谁发报、呼叫谁、播报内容等多个问题。
我们写作文时,也要学习作者比安基的写作方法,开头简短,内容具体,不要揪着开头写一大堆废话。
再来看看“北冰洋及北群岛广播电台”为我们带来的播报:“请收听!请收听!北冰洋极北群岛广播电台,我们这儿正值最漫长的黑夜。太阳已离开我们落到了大洋后面,直至开春前再也不会露脸。大洋被冰层所覆盖。在我们大小岛屿的冻土上到处显冰天雪地。
冬季,还有哪些动物留在我们这儿呢?在大洋的冰层下面生活看海豹。它们在冰还比较薄的时候,在上面设置通气孔和出人口,并用嘴撞开将通气口迅速收缩的冰块,努力保持通畅、海豹到这些洞口呼吸新鲜空气,有时也爬到冰上,在上面休息睡觉。这时。一头公白熊正偷偷地向它们通近。它不冬眠,不像母白熊那样整个冬季躲进冰窟窿睡大觉。
冻土带的雪下面生活着短尾巴的旅鼠,它们为自己筑了许多通道,啃食理藏在雪里的野草。雪白的北极狐在这里用鼻子寻找它们,把它们挖出来充饥。还有一种北极狐捕食的野味:东土带的山鹑。当它们钻进雪里睡觉时,嗅觉灵敏的狐狸就会毫不费力地偷偷逼近将它们捕获。
冬季我们这儿没有别的野兽和鸟类。驯鹿在冬季来临之前就千方百计地从岛上离开了,沿冰原迁往原始森林。
如果一直是黑夜,不见太阳,我们怎么看得见东西呢?其实即使没有太阳,我们这儿也经常是亮堂堂的。首先,月亮会按时升上夜空,照亮大地;其次,明亮的北极光也会经常现身。
神奇的极光不断地变幻着色彩,有时像一条飞舞的彩带,展现在北极上空,有时像瀑布样飞流直泻,有时像一根根柱子或一把把利剑直冲霄汉。而它的下面是光彩熠熠、闪烁着点点星火的纯洁的白雪。这时的北极就会变得和白昼一样明亮。
冷吗?当然,冷得彻骨。还有风,还有暴风雪一那暴风雪真叫厉害,我们已经一个星期连鼻子都不敢伸到盖满白雪的屋子外面去了。不过什么都吓不倒我们苏联人。我们一年年地向北冰洋进军,越来越深人腹地。勇敢的苏联北极探险队早就开始研究北极了。”
这是整篇文章的第二大段:写出了北极的特点。
首先,写出人们最为关注的:北极的太阳去哪了(概括,并非文章原文)然后做出回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接着,主要分两点来介绍北极在这是是怎样的:北极的动物现在怎样了、北极的照明问题(北极的天空)和北极的天气。
先来看第一点:北极动物的近况。先写了海面上悠闲休息的海豹。这几句话中主要介绍了海豹是怎样从冰面中钻出来的(概括),有时,它会寻找洞口呼吸,有时,它会在海面上仰望“夜空”,它可不用像鱼一样担心找不找东西吃,它可是北极海底的统治者,鱼儿那么多,还会担心饿肚子吗?可这时,一头公白熊缓缓向它靠近,看得出,公白熊是准备好把这只海豹当作今天的晚餐了,哦,又或许是要为熟睡的母白熊寻找食物,白熊(北极熊)可是北极的霸主呢!看完这两大霸主间的较量,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北极中的“狡猾军师”————北极狐的故事吧。这几句话主要描写了北极狐的两种食物:旅鼠和山鹑。瞧瞧,一个在地底下挖洞,一个在大树上筑巢,可都逃不过北极狐的追捕,看来它和大陆上的远房表亲可是不相上下呀!不过,相比于狡猾,它应该用得更多的是敏捷的动作和惊人的计算力,毕竟北极熊吃的都是大家伙,再说,要是被狐狸给耍了,那可丢脸死了————北极霸主竟然被骗了!
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北极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表现了弱肉强食,动物们的竞争较量。
再来看第二点:北极的照明问题。想想,北极的气温在零下几十多度,你要在室外哭,那眼泪珠子可能都会变成冰痘痘,粘在你脸上,如果你想要把它取下来,那就和脱毛一样疼,想想可真是可怕呢!这么冷的地方,火都烧不着,更别想开灯了!那住在北极的人们能看见东西吗?都没有灯呢!诶,虽然没灯没火没太阳,但是还是有月亮和极光的。一到晚上,月亮就会准时出来上班,极光也会穿着五彩的衣裳把天空照亮,有时,像五彩的绸缎在夜空中飘扬,有时又像一把把闪着冷光的彩剑刺向夜空,而我估计,它们的的观众就是地上的白雪和小动物们了。所以在北极的这个时候,如果你过来旅游,可千万不要乱倒时差,否则你会被绕晕的!在这里,黑夜才是白天,而且还会有“灯光秀”表演呢!
第三点:北极的天气。这时候的北极冷吗?请不要问我们这样的问题,本来就零下几十度,现在又没了太阳,唉,要冻死了!知道吗?我怀疑你的地理没学好,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欢迎来我们这里体验寒冬,你必须穿的很厚,因为你要低于冰冷刺骨的风和可能把你压垮的暴风雪,在这里,你能活着走进基地都是一个奇迹。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冬至到来后,苏联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生活情况,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丰富了读者对苏联人文地理的认知。我个人觉得,还是高加索山地区好玩一点,不热不冷,也不会没有猛兽袭击,去那里可以吃到刚采的果子,还可以看到普罗米修斯的神像,多棒呀,要是去北极,我怕我会冻死,要是去卡拉库姆沙漠,我怕我会被吓死。文章中既写出了冬至的有趣,也写出了冬至的可怕,更为苏联打了一个广告。
这篇文章十分有趣,我非常喜欢,小朋友们都快来阅读《森林报呀!
字数:2464字
《森林报》读后感
西安高新第三小学四(2)班刘子可
十月,我买了一套《森林报》图书。森林报根据春夏秋冬分为四小本。因为现在是秋天,所以我先饶有兴趣地读了森林报(秋)这本书。
《森林报》是苏联的作家维.比安基写的。作者以其擅长描写动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以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为序,有层次,有类别地将森林里的动物,植物的生活刻画得栩栩如生。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候鸟辞乡月》的第六章节中的第七个小故事,它的名字叫做《围猎》。讲的是主人公和一个团队去外面打猎,在团队中,有一个外号叫胖子的人,它是一个大个子。但他太胖了,甚至有些门洞都无法正常走过去。他的体重达到一百五十千克。在这个故事中,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就出现在他的身上。
他们这次的狩猎目标是野兔和黑琴鸡,在胖子抓野兔的时候闹出来了一个笑话:他只抓到了兔子尾巴。可是在最后,胖子在路上打死了一只飞在高空中的黑琴鸡。
我读完了这一篇后,一直很纳闷,那个叫胖子的人,连一只在地上跑的兔子都打不死,却在回去的路上打死了一只黑琴鸡!而且是飞在空中的!很大。我想来想去,最终,我无可奈何地跑去问爸爸。
爸爸可能是想让我再多思考思考吧,应付了我一下,他说:“可能那只鸟飞得比较低吧。”我又问:“那书上写的是他们一起开抢,而且枪法很准的。”
“如果这样,那我就不知道答案了。”爸爸说到。
我只好回到自己的房间。苦苦地思索起来。正当我在一片迷茫之中的时候,我的脑海中突然闪出黄老师在课堂上所说的一句值得我们深思的话语,我适当地修改了一下:当别人在嘲讽你的时候,请你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发挥好自己的优点,在重要时刻发挥出来给他们看!不要让他们觉得你是一个屡战屡败的人,更不要让他们觉得你是一个不战即败的人。
胖子就是那样在他没有抓住野兔的时候,身边的人在不停的嘲笑他,可他依然很镇静,在回家的路上,在坑坑洼洼的地上,在摇晃的车子上,他对着天空开了一枪!枪声过后,刚刚还在天空中展翅高飞的黑琴鸡,在下一秒,便沉重的落在了地上。
霎时,我突然从中醒悟过来,这句话就像一种神奇的魔法,驱散了迷茫。我的脑海中顿时思如泉涌,写出了这篇读后感。
每当我再来看这篇读后感时,我总会想起那句话,这句话在我学习的道路上不停的激励着我让我在这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上继续前行!(970字)
《森林报》读后感
西安高新第三小学四(2)班刘雨萱
《森林报》是苏联(现俄罗斯)著名作家维·比安基写的,本书分为四本:春、夏、秋、冬。每一本都包含了许多他对动植物的观察,并且写得非常有趣,让读者很有画面感。
我最喜欢的一本是:夏。夏天是动物们活动的旺盛季节,可以更好的观察和学习它们的“处世之道”。夏有三个小章节,分别是:夏一月(鸟儿做巢月)、夏二月(雏鸟出生月)和夏三月(练习飞行月)。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小章节是夏一月(鸟儿做巢月)。6月的蔷薇花开了,森林里也迎来了新的景象。6月22日这一天就是夏至了,这可是一年之中白天最长的一天!金凤花、紫金花、毛茛……还有很多花儿都换上了太阳的颜色,给草地铺上了一片金黄色的地毯。这个时候的鸟儿也有了自己的家,它们在各自的巢里下了蛋,有白色的、粉红色的、浅灰色的……不用多长时间,这里又会热闹起来,因为那些小生命就快要从壳里钻出来了!
在《各有各的住处》故事中,我才知道原来动物们也有勤劳与机警的,也有懒惰的,那些“懒惰”的动物和鸟类占了别人的窝自己住,比如鸠占鹊巢。“狐狸的新家”这章节中,我感受出了獾的愚笨与狐狸的聪明。如果獾答应狐狸给他分一间房子住,那么獾就不会被狐狸从家里赶走。从中可以得出一个道理:凡事都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才不会让敌人伤害到自己。
《救人的刺猬》是我最喜欢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玛莎的小姑娘,不穿鞋子到森林里去摘草莓,结果被刺猬扎到,但是,在毒蛇向玛莎爬过来时,刺猬或许是想以此道歉吧,就跟蛇打了起来,玛莎趁这个时候赶紧逃跑了。这个故事表明:刺猬是通人性的,我们不能伤害通人性的动物,要与动物朋友和平共处。
《会飞的‘大象’》这个故事是作者遇见的真实情况外加了一点点虚构。这个故事讲了一朵像大象一样的灰色云朵光临这片土地,而这就表明龙卷风来了!全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龙卷风的强大,和地面上事物的弱小。
《林中大战(三)》这个故事每个小章节只有一次,所以这是书里的“珍稀品种”。这个故事讲了小白云杉、小白桦和小白杨争夺砍伐地的故事。虽然小白云杉打败了野草、小白杨和小白桦,但或许由于小白云杉的生长特点决定了它们的弱点,其一是根扎得不深,其二是云杉小的时候很瘦弱,怕冷。所以到了春天,云杉的树芽都被冻死了。而小白杨和小白桦很勇敢,它们不怕被野草勒死的危险并最终战胜了野草。这也说明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生物链特性。
读了这本书后,我对下面的名言有了深刻的体会。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要按照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心灵与自然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观察、观察,再观察。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森林报》让我懂得了顺从自然,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的生活态度及积极的心态。(1124字)
EN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