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读后感

  《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读后感
 
  响水县运河中学周云珍
 
  最近,通读了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赵国忠教授主编的《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受益匪浅,颇感良多。
 
  如何评价老师,什么样的教师是优秀教师?这是一个重大课题,因为这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的导向性问题。《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优秀教师的标准,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灵魂的塑造着、学生美好人生的导航者、是一位智慧的管理者、是一位快乐的教育者。从中可以领悟到教师应具备这样的几个素养:爱心、激励、欣赏、创新、学习。
 
  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博大的爱心。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那种爱——师爱——是一种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力量,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沉甸甸责任,是一种对教育事业无比的热爱。教育是十分感性的,有了这种师爱,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就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一块金子;有了这种师爱,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教师只有怀有对学生深切的爱,才能开展好教育教学,才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激励应是教师培养学生不可或缺的手段。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积极性的重要工具,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她的能力仅能发挥到20%到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到90%,这充分说明运用激励机制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举措。教师要想让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生动的发展,就必须善于运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技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由消极的“要我学习”转化为积极的“我要学习”。
 
  欣赏学生应是教师的重要品质。根雕常常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加工受人青睐,然而根雕的前身是什么?无非是生于荒野的树根。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都是活生生的可以造就的生命,我们要用艺术家的眼光对待,即使就是荒野的树根,我们能否也把它变成如根雕一样的艺术品呢?所以教育者应该有一种心态,对待学生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欣赏并且将其无限放大。教育者不能总是把眼光放到几个优等生身上,而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善待每一个生命,真正理解学生,用真诚的对话与心灵交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用赏识的语言去说,让每个孩子充满自信,使他们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教师要常怀一颗创新的心。创新是一个时代的车轮,需要不断往前滚动,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作为走在教育前沿的教师,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素质教育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就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我们教师应总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等过程中,并且富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在个性品质上表现为幽默、热情、乐观、自信,乐于接受不同的观点;在教育教学方面,注重教育艺术和机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就动机;在教学风格和技巧上,善于经常变换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互交流并讨论各自观点,不拘泥于已有的规划或既定的程序;在班级管理方面,要努力创设富于创造性的集体气氛,那就是:信任、公平、宽容、自由、安全。
 
  教师要让学习成为一生的好习惯。温家宝总理在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就是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拥有的不仅是一桶水,而是一条源源长流的小河。尤其新课改之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教师要保住自己的“旧饭碗”,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接受继续教育,始终不断地学习,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全能的、和谐发展的、有学问、有教养的楷模,即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见,教师只有终身学习,将教与学合为一体,才能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给学生永久的却又是更新的知识源泉。
 
  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激励,少一些训斥;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应对自己的专业多一些创新,少一些守旧;多一些学习,少一些闲扯。那么,你的爱心、激励、欣赏、创新、学习就会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