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优秀议论文作文范文:真

  真
 
  1818班罗烽萍
 
  指导教师:罗洪眉
 
  电影《狗十三》的海报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每一次成长都是一场凶杀案。”这个时代总是在教会人们如何适应社会的生存规则,如何保全利益,如何经营关系,如何用圆融的假面包裹自己。在这场名为成长的凶杀中,很多人亲手毁灭了那个最真性情的自我。
 
  的确,丧失真性情后的人们,也许能够在世俗社会的暗潮涌动、刀光剑影中更加游刃有余,但却使我们忘记了每个具有独特性的个体灵魂,沦为了蜷缩在一张张完美面具下干瘪的影子。久而久之,便也习惯了躲在黑暗中苟且偷生的日子,并将这种生存方式作为经验,为后来一代代的灵魂套上虚伪的外壳。那些阳光明媚下千姿百态的人生、与众不同的灵感,也从此不复存在——这种异化的社会,唯有纯粹的“真”能够拯救。而拯救的力量,明明就寄寓在每个人生来的性情中。
 
  周国平《论真性情》中写道:“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人们生来具有的真,不是直率莽撞、说话做事不经大脑,也不是任性妄为,而是我们天生对于意义和价值不加算计的追求,我们血液里奔涌着的是对崇高和善良的渴望,而不是世俗社会后天强加给我们的追名逐利。正如《红楼梦》里自幼备受保护与疼爱,得以保留一身冰肌雪骨的林黛玉,她眼里不曾有过沽名钓誉、尔虞我诈的苟且,她看到的从来只是大观园里碎了一地的落花,还有那个共读《西厢》的少年。那是属于黛玉灵魂里,与生俱来的对于美好、对于情爱的痴迷,是令她作为微小的个体,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中具有独特光华的原因。当李白吟出那句横绝古今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骨子里对潇洒快意、诗酒剑仙的追求,也恰是使他成为不朽诗仙的真性情。这种“真”,赋予每个个体独一无二的风采和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让我们的心脏真实地为自己跳动,让我们的血液真实地为自己奔涌。
 
  也许说到这里,仍然会有人质疑:保留这样的真实也许会令人在社会竞争中处处碰壁,最终连基本的生存也难以维系。但真性情不等同于缺乏情商,更不是意气用事,在坚持那份最纯粹的自我和对于名利之外的价值追求的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与礼貌待人,才能为我们的真性情修饰好温柔的外衣。而一个真正健康的社会,应该成长为能够包容个体个性的模样,而不是需要每个人带上虚伪的面具,讨好迎合、圆滑处世才能得以生存。
 
  我们的灵魂中都有一把名为“真”的钥匙,等待每个人从酒肉金银中抽出身去,回头找回那个真实而纯粹的自我,开启重重闭塞的面具之门,重新沐浴温暖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内心深处最初的悸动与美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