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曾握紧拳头
西安高新第二学校七年级七班鹿雨芊
多年以后,我站立在武汉长江大桥的一隅,面朝波澜壮阔的海面,面朝荆楚大地,面朝逃过那场病毒劫难的人们,面朝凡世中起伏的烟火喧嚣,我会握紧我的拳头,想起那场隐藏硝烟的战争。
那是我眼中的庚子二月。
口罩。药店是有限购的,每家每次只能买两袋。没几天,药店前的大门上贴着“口罩已停止进货”的字样。小路的台阶上,有一个口罩静静的躺着。我不敢去捡它。垃圾分类区,多出了第五类:口罩区。我看到里面,尽是剪成两半的口罩。街道上的路人,下半张脸都大致一样,除了高矮胖瘦,人们大致一样。我再没有看见过路人的笑容。
那时,我曾握紧拳头。
依旧营业的药店,超市,小卖部等,均有一张桌子置于店门口。上面落着苍白的登记单,和配送的体温器。那日去超市买生活用品,长长的队伍从超市门口排到十字路口。人稀稀疏疏,有意识地与他人隔开一米距离。人们那双无力的眼睛,落向同样荒芜的城市。那张表格上有着不同人的字迹,以及他们复杂的信息,保安拿着体温器。超市里仍然播放着庆新春的喜庆音乐,我出所料,没有人可以喜庆起来。
那时,我曾握紧拳头。
我知道,现在这平淡无奇,寂静荒凉的日子里,仍有一群人,站在疫情的前线,担当着战“疫”的艰巨责任。
手机和电视媒体是我这段时间获取外界信息的唯一途径。在各种疫情报告中,确诊人数越来越多,心中的石头越来越重。那些灰色的数字重重地扎在心上,一天一天,逐渐上涨。但是,静观这一切的我没有能力去站在一线帮助战士们战“疫”,而像绝大多数人一样,响应国家号召,在家封闭,减少外出,降低病毒传播概率。各个新闻网站上的讲述让我时时感触,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站在一线奋战,“非典战士”李兰娟尽心尽力帮助患病者。有一则新闻,我记得非常清楚。里面有一副照片,是医护人员在办公室休息的照片。他们疲惫不堪,根本没有时间去脱下防护服,而是在座位上倒头而睡。一位护士坐在病房前的座位上,倚墙而睡,脸色透露出无尽的劳累和压力。凌晨两点的医院,灯依然亮着。这是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则新闻。他们累了,却没有多少休息时间。这就是最美的身姿,背负着中华民族的重担依然顽强不屈的身体。记得还有一则新闻,武汉某医院的院长感染新冠病毒,已离开了人世。他被灵车送走时,妻子在后面哭泣追赶。那哭声撕心裂肺,在我心中一针见血。她多么心痛,多么绝望,她就那样告别了她这辈子最爱的男人,这辈子最爱他的丈夫,为了患者站在一线的院长。
那时,我曾握紧拳头。
身边每天我同样拥有特殊的体会。如果说医生是前线的战士,那么警察就是前线的护卫。自从大年初二以来,身为警察的爸爸就一天都没有休息过。很多时候都是凌晨才回到家,早上又匆匆离去,或者刚到家没一会儿,单位的一个电话就叫走了。他们每天都在前往各个有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小区,配合防疫人员护送患者前往隔离就医,或者主动探访从外地回西安的人。医院里的医生们穿着防护服,包裹的严严实实,竟还有医生被患者感染。那谁又知道,没有防护服的警察们,却仅仅凭着一副眼睛,一张口罩,一双手套紧张而艰辛地工作着。夜晚凌晨,穿着黑色警衣的他们,站在各处,默默保护着患者和人们。
那时,我曾握紧拳头。
庚子年的新春佳节,与往年不同。本是阖家团圆,幸福安康的时节。中华民族却深陷旋涡之中。自疫情发生以来,“疫情一线岗位全部站上共产党员,无讨价还价。共产党员,做出自己的样子来!”我知道,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九千万党员时刻准备着。九千万党员,九千万颗炽热的心,九千万人民不论生死,不计报酬,忠勇站在一线,敢担当,愿担当,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党员,哪里就有党旗飘扬。
多年后,我站立在武汉长江大桥的一隅,面朝汹涌波涛的海水,面朝荆楚大地,面朝逃过那场病毒劫难的人们,面朝凡世中起伏的烟火喧嚣,会握紧拳头,想起当年外狼异动,垂涎而候,华夏父辈芒刺。幸龙魂不死,风雨而立,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战疫情。幸我中华民族无惧,举旗高喊:武汉加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