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毕淑敏
西安铁一中分校初三励志三班赵海越
毕淑敏的文字,难道不是一株矗立原野的青松吗?
雪水,自阿里的高原融流飞奔,凭着一腔纯粹的热情,闯进她17岁的军旅青春;阳光,自家环境照亮她的起伏,凭借她心中的那枚安然喜乐的放大镜与显微镜,成为她的笔杆进行光合作用的源泉;晨露,雪原上二十年从军行,是少女的短发与黑夜推至明天,孤注一掷的热情,战胜死亡的勇敢与浩然天地的胸襟,终凝成这一生葱郁的养料;砂砾,是向下扎根的瓶颈,开始创作时已至中年,却硬要让根系扎向山高水远的万里江山。笔者英雄费可见,巾帼墨甲无穷年,为了《红处方》中对人性之恶的刻画,她可以入戒毒所三月余察魔鬼的床温;为了《提醒幸福》中最末微处的知足与爱,她亦能用尽一生实践这份发现,她用她的针叶刺探人性的漏洞,再用爱穿针引线将其细密缝补。
她以一位女性纤细的胸怀容纳了广阔的世界,是为巾帼英雄毕淑敏。
【作品二】
走过,才明白
西安铁一中分校励志三班李欣悦
陆文夫数十年痴迷苏州这座城市,隐身于小巷深处,毕生倾情抒写苏州。他道:“苏州是一部历史,题材取之不尽写之不竭;苏州又像一首古诗,经得起浅吟低唱韵味无穷。”我曾经以为这番说辞过于夸耀,直到假期走过苏州这座城市,才明白苏州的魅力,旅行的魅力。
苏州是古老东方的典型,东方文化,当于园林求之。我和妈妈自觉地将目光投向拙政园。自然山水浓缩于住宅之中,时光温软而缓慢,足以叫平日里脚下生风的我重归于温和静默,凝视这一棵树与那一棵树的不同,量度它们在画面中各不可缺的作用。触摸岁月斑驳的痕迹。移步换景,亦有所感。拙政园的亭台楼榭高低错落,直出清涟,与山岛、竹坞、松岗、曲水相映成趣,亭台相连,曲岸湾头,若隐若现,回环精巧,引人入胜;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幅幽远宁静的旧梦。信步园中,大片的粉莲带着轻风,莲叶叠翠,莲花娇羞,荷风四面亭四面通透,三面植柳,树影婆娑,绿树掩映的莲池慵懒的散发着江南的柔光。游人们于亭中小憩,脸上红扑扑的小孩舔着冰激凌消暑,家人拿着扇子给小娃扇风。游人执一把折扇,轻轻扇着,不愿破坏这份诗意。我看着妈妈肩上的大包,细汗浸湿了她的鬓发。我心头微涩,包里大都是我备下的充足的防晒消暑的东西,却在骄阳笼罩下派不上多大用场,白白添了许多负担,我不得不正视事先规划的重要性。过别有洞天,至卅六鸳鸯馆,向外看去,紫蓝色的玻璃窗别有风情,拱形顶棚弯曲美观,使得余音袅袅。窗外一对穿着古装的女子款款而去,我仿佛走进时光的隧道,园主人与宾客推杯换盏,笑语晏晏。前方衣袂翩翩,粉面桃花,唱腔宛转,昆曲入脑便起心动念,难以忘却。岁月沧桑,宅主几经更替,宅子几兴几废,人间美景,谁也独占不了。
日光从明黄到橘黄再染上金,日影渐斜烟幕渐垂花影扶疏,未等暮霭沉沉灯烛初上,我便回到民宿享受空调凉爽。老板娘悉心问候,还赠了一张自己手绘的苏州游览地图,画风小巧可爱,透着姑苏风骨里的细腻与精致。
走过苏州,才明白苏州的魅力。苏州好,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司马迁赞叹过四周古城,宋朝掌权者给了它一份富贵张扬,宋元明清的政权更替与迭起的战争带给它不屈的风骨和平和的气息,苏州人给了它一份恬静温柔……居于西安,那是一抔喧哗了千年的黄土,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常梦回繁华显赫的大唐,万国来朝,意气风发,更有十三朝的帝王,以城为棋盘,纵横捭阖,翻云覆雨。中国历史在这里写尽沧桑。苏州缺少长安帝王气,却是最可爱的,是令每一个中国人最心向往之的诗意的栖居地,她温婉多情。暖风帘幕,江南园林粉墙黛瓦,风月无涯风雅无边,教人疑此非尘世也。一座城,属于过往,记忆铸就了别样的风骨;也存在于现世,等待着它庇护的城民们,共襄盛举,共享盛世。
走过苏州,才明白旅行的魅力。你看清了心中所爱,懂得珍视,愿意倾听老人饭桌上絮絮叨叨的劝诫,心疼妈妈头上又长了根白发,想要努力记住家人陪伴的点点碎暖……你发现这世界如此美好,而你所知甚少。停下来看看这人间,求天下奇闻壮观,已知天下之广大。放弃一味地狂奔,带上灵魂和梦想,离开自以为是的生活,以开放的态度认识每一个有趣的人。你如此前行,突然在一个际遇下,就会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学会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