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刷子李》写传奇人物作文500字4篇

  《刷子李》选自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小说集《俗世奇人》,讲述了手艺人刷子李刷墙技艺高超,享有盛名,他新收的徒弟曹小三对其传说由半信半疑到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故事。文章内容充满了传奇色彩,人物刻画形神兼备,语言风趣幽默,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你身边有这样身怀绝技的传奇人物吗?请把他写下来吧!
 
  糖画张
 
  德润园小学六(2)班郑舟洋
 
  这条街口,人人都有自个儿的绝活,没本事的只能靠边站,瞅着别人碗里的大鱼大肉。
 
  糖画张在这街上可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粗布衣服,白头发,黑皮肤,手粗糙,赛个老农民。你可别瞧,这身行头虽丑了点,他可是这儿的老行家,一张板凳,一勺糖,一双手画出了多少人甜蜜的记忆。这街上有所学堂,商贩的生意都是这些小娃娃给的。糖画张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没人晓得他的大名儿。
 
  不等放学铃儿响,糖画张就推着车坐在街口等,不要一会儿,他的面前就挤满了学生。掏两块钱,包你满意。先用转盘抽,转到嘛就画嘛,没那福的转个圆饼子,只收你五毛。可小孩要的是好看好玩再是好吃嘛,一个圆饼子哪能打发得走?再掏两元一转,嘿,还真让他转着个糖龙,一下子就乐了,其他小娃娃们只红着眼在一旁眼巴巴看着。
 
  糖画张准备开工了,一摆手,他已在盆里舀上一瓢糖浆,把勺放在案板上晾会儿凉,这会儿好戏才开场。糖画张手执勺柄,勺子微倾,就仿着龙的模样开始作画,糖浆均匀地流下,那叫一个舒服,围观的人都看得移不开眼。香的呀,美的呀,路过的行人都忍不住把脑袋往里凑,还咂着嘴,咽着哈喇子。不多时,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就诞生了。每一片鳞,每根胡须都那样真,倒真以为那是个真的。
 
  糖画张的手艺让人叫绝,没人不服。
 
  【简评】文章叙述平实,以正侧面描写突出了糖画张的高超技艺,有趣、耐读,让人印象深刻。




 
  裁缝奶奶
 
  德润园小学六(2)班张梓歆
 
  我的奶奶是个巧手的人儿。家务事之余,她最拿手的就是做衣裳。从小我就穿奶奶做的衣裳,款式新颖且不说,穿上感觉比棉花更轻巧,比丝绸更舒适。
 
  奶奶的好手艺名声在外。有一次,好朋友的妈妈提来一大袋各式各样的布料,请奶奶出手做衣裳,奶奶爽快地答应了,量体,设计,裁衣,配线,开始忙活起来。
 
  只见奶奶麻利地拿出一段布,整齐地铺在桌上,蹙眉想了想,拿起画粉在布上横竖划上几笔,手起剪刀落,一件小坎肩的模样就裁出来了。接着就该上缝纫机了,奶奶不紧不慢地戴上老花镜,给缝纫机换上布料同色的线,脚踩踏板,双手熟练地上下左右移动着布料,时而左拐,时而右拐,如水中的鱼儿一般灵活。奶奶全神贯注,额前头发时不时落下,汗珠也顺着发丝滴下,缝纫机“嗡嗡”工作的声音极是好听,丝线和布料在奶奶手中像活的一样,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件衣裳变戏法似地完成了。接着,奶奶起身活动活动腰身,喝了口水,走到沙发边坐下,闭上眼睛眯了会儿,像在思考着什么。随后又回到桌前拿起衣裳左比划,右比划,再飞快地剪了几刀,仿佛是神来之笔,衣裳愈加精巧了!一根多余的线头都不见,领口,袖口平平整整,真像从时装杂志上拓下来一样。
 
  我的好朋友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裳,整天不舍得脱下,直呼太舒服了!妈妈常常遗憾地说,没继承到奶奶的手艺真是太可惜了,这可是咱们一辈子都学不来的呢!
 
  【简评】这可是我们身边最真实的奇人奇事,在小作者笔下,那位戴老花镜的裁缝奶奶和那台缝纫机的形象是那么鲜明,那么生动!阳光下,一个小女孩正穿着奶奶做的新衣裳高兴得转圈圈呢!


 
 
  唐巧妹
 
  六(2)班王菁
 
  唐巧妹,原名唐糖,手脚灵活,故称“巧妹”。特别是她画糖的手艺,惟妙惟肖。
 
  别的手艺人讲究会做就好了,而她有三绝——“甜绝、快绝、妙绝”。糖的多少,加水的比例,熬的火候,她都一清二楚。唐巧妹作画时,讲究的是眼明手快,迅速造型,一气呵成。霎时,一条威武大气的中国龙便跃然纸上。
 
  瞧,唐巧妹又来摆摊了,只见那竹签上插着各式造型糖画。那糖画格外引人注目,支支晶莹剔透,栩栩如生。转眼,她已经熬好了糖汁。众人一窝蜂地围过去,里三层,外三层,攒着脑袋,兴致勃勃地看她作画。
 
  只见她抖、提、顿、放,忽快忽慢,飞丝走线;忽高忽低,圆转流畅;一顿一抖,悄然生趣。在众人一声声惊叹中,不过几分钟,一头精致的小牛就送到了一个小孩的手中了。
 
  唐巧妹生性善良,遇到穷人想吃糖,她分文不收。遇到富人,说话就一板一板的,说一不二。一个有钱人不服气,说道:“有本事你把我给画出来啊!”唐巧妹不动声色,只见她飞快地拿着糖勺挥动着,还没等众人看清楚,一个立体的富人就画出来了,胖胖圆圆的,简直一模一样。
 
  要铲画了,众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立体人像薄冰般脆弱,十分难铲!只见唐巧妹用铲子贴着铁板,眨眼功夫,一个瓢儿似的脑袋,圆滚滚,胖乎乎的富人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人们眼前。众人心落了下来,只听得一片欢呼声。
 
  富人悻悻地哼了一声,灰溜溜地逃了。大家都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简评】有绝技的人,生活才不会平淡。文章以小见大,情节简单,但又极富戏剧性,曲折有致,人们在笑话富人的同时也在感慨唐巧妹的艺高人胆大。




 
 
  霍神仙
 
  六(2)班龙江林
 
  我那村有个赤脚医生,大家伙都叫他霍神仙,谐音“活神仙”。
 
  霍神仙医术高超,关于他治病的事儿挺多,在这儿只提两件。
 
  话说,村头住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家有一妻一儿,一天晚上他喝醉了走夜路,结果一不留神栽进了田里,困了一宿。第二天一醒,发现四肢无力,动也动不了,最后还是他儿子把老汉背回了家。过了一天,霍神仙来了,他瞧完病开了个方子:“这药三天吃一次,三十天后我再来。”说完就走了。他家里人照做。二十多天后发现没变好,就带着那老头去省里的大医院看病,大夫主任们都说这是奇病、怪病,治不好,还得回村里。过了三十天,霍神仙来了,只见他双手赛一对飞鸟,左右交替,从药箱里拿出东西又放回去,又是抹又是按的,没过多久病号就能动了。然后他隔两天来一次,半个月后老头居然都能下地干农活了。
 
  另一回,那是在酷暑,几个小孩在池塘里耍水。忽然,其中一人的小腿被石头划伤了,流了好多血,几乎没了呼吸,大家赶忙送到霍神仙那儿去。他从后面拿出一瓶水红色的液体往伤口上倒,随即便进入了伤口内。霍神仙又拿了一包墨绿色的粉末洒入伤口上,血立刻不流了,围观的人都啧啧称奇。接着他从缸里挑出一张米白色的布敷在伤口处,擦干血渍后在小腿上按了几下,人便有了呼吸。最后,他让人抬着病号送去输血了。
 
  霍神仙简直就是活神仙,高手在民间啊!
 
  【简评】“霍神仙”——“活神仙”,小作者的命题都是那么巧妙。文章只选了两件小事来说,语言幽默风趣,用词准确凝练,情节一波三折,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