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作文升格案例《一件令我温暖的事》
【解题指导】
上海市梅陇中学武艳红
《一件令我温暖的事》可以分解为“一件事”、“令我温暖的”两个短语。
题目关键词是“温暖”,意思是“温存”,可以理解为令人感动、积极向上的情感。“让我温暖的”修饰“一件”“事”,“我”强调文章要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想要写好“温暖”的情感,关键是要把“一件”“事”叙述好。
题目中的另一个关键短语是“一件”“事”,提示本次训练内容,是要写单件事的记叙文。行文过程中,要写清楚这件“温暖的”事情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下?然后把时间的推移交代清楚。接下来,要写谁做了让你感到“温暖”的“一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情的哪个点,让你产生“温暖”的感受?这“一件”“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如何把一件事的记叙文写得内容充实、打动人心?写作时要精心构思,合理安排详略。叙述事件时,要融入真挚的情感,提炼让你感到“温暖”的内容;还可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情感。
生活中,让人感到“温暖”的触发点有很多:温馨的家庭生活,让我们感受到温暖的亲情;丰富的校园生活,让我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留心社区建设或社会新闻,感受相关部门或爱心人士带给弱势群体的温暖……希望同学们选取生活中让自己感到“温暖”的点滴小事,描绘平淡生活中的美好情感,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弘扬社会正能量。
【例文一原稿】
一件令我温暖的事(611字)
上海市梅陇中学朱城昊
窗外的寒风低声吼叫着,屋外的枯枝似乎在诉说着:“寒冬来了!”屋内温暖的空调不断地为我们一家人抵御着一股股寒流。
窗旁的奶奶坐在沙发上,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儿,两只粗糙的大手却灵活地操纵着纤细的毛衣针。
在奶奶两只粗糙的大手之下,毛衣针却灵活的出色,时而像舞蹈一般,又时而缓缓地移动,仿佛优雅的在走秀。一旁的一团毛衣球,也在线的另一端,重新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拥有了新的“生命”。(第2、3段可以合并,它们都在讲述织毛衣这件事。很多人觉得买毛衣很方便,奶奶为什么要织毛衣?在写清这一点的同时,要写奶奶平常是如何关心你的。)
窗外的寒风渐渐地失去了威风,枯枝也长出了一丝嫩芽。屋内,奶奶却仍在沙发上织着那件仍未完成的毛衣。(为什么织得这么慢?奶奶在这么长时间内坚持织毛衣,是什么样的情感在支撑她?)
有一次,我进入了房间,看到了奶奶那双比以前更粗糙的大手,依旧在像一位指挥家一般,让那对毛衣针翩翩起舞。我突然发现奶奶老了,以前我一直忙于学习,与奶奶没有什么交流,也从未发现奶奶比以前更老了……(面对这样辛苦的奶奶,你是如何表现的?有没有关心过奶奶,奶奶是如何回应你的?注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刻画,才能打动人心。)
窗外的寒风早已失去了威风,炎热灿烂的阳光穿过了浓密的树荫,射进屋中。那对毛衣针还在不知疲倦地舞动着。我走进房间,想帮奶奶一起织毛衣,可是,原本灵活的针线,一到我手中就笨拙极了。奶奶笑了笑,摸了摸我的脑袋,继续织起了毛衣。(自己尝试织毛衣,发现很难,为什么奶奶织毛衣如此熟练?此时,你的感受如何?)
树枝上,绿叶变红了,红叶落下了,寒风再一次取代了秋风的位置。
那件毛衣终于完工了,此时,原本的一团线球,焕发出了新的“生命”――一件毛衣。奶奶笑着对我说:“我平时在家也没什么事,就织毛衣来消磨时间了,来,穿上试试吧!”(奶奶织的毛衣跟商场买来的毛衣有什么不同?这件毛衣对于你而言有什么意义?)
我穿上了奶奶的毛衣,虽然这件毛衣很平常,很普通,可是,它却能带给我温暖,我的心也暖暖的……(要提炼让你感到“温暖”的点)
【例文一升格稿】
一件令我温暖的事(708字)
上海市梅陇中学朱城昊
升格指导:武艳红老师
窗外寒风低声吼叫,屋外枯枝簌簌警告:“寒冬来了!”屋内暖气勉强为一家人抵御寒流。戴着老花镜的奶奶准备了一大袋毛线球,靠在窗旁,静静地想着什么……
奶奶年过七旬,两只满是皱纹的大手,灵活地操纵着纤细的毛衣针,时而像伦巴般律动,时而如模特优雅走秀。一团毛线球重新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
邻家叔叔劝奶奶:“买毛衣多方便呀,何必浪费精力?”奶奶乐呵呵地回答:“织的毛衣比买的暖和。为了让孙子舒服点,我累点不要紧。”两根毛衣针,每天在她手中上下翻飞。
寒风渐渐失去威势,枯枝慢慢长出嫩芽。奶奶仍在沙发上织着未完成的毛衣。她见缝插针,想早点织完,但总有那么多家务,让她不得不放下毛衣针,但她从不抱怨。每天清晨,奶奶总是第一个起床,为我们准备可口早餐;每个夜晚,家人都沉沉睡去,她才回房休息。她细心照料每个人。
那次,我看到奶奶老花镜下的双眼微微眯着,比以前更粗糙的大手依旧轻轻捏着毛线针,脑袋靠在沙发背上,喉咙里发出“呼呼”的鼾声。不知何时,奶奶变老了。以前我忙于学习,从未发现奶奶这么辛苦。我悄悄为她盖上毯子,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走出房间。
窗外寒风早失去威风,灿烂阳光穿过浓密树荫射进屋中,毛衣针还在不知疲倦地舞动。奶奶一直在照顾我,现在该我照顾奶奶。我想帮奶奶织毛衣,但灵活的针线一到我手中就笨拙极了。奶奶笑着摸摸我脑袋,慈祥地说:“织毛衣哪是男孩干的事?还是我来吧!”她继续织起毛衣,我倍觉温暖。
树上,绿叶变红,红叶落下,寒流汹涌袭来。
毛衣终于完工,原本的一团团线球,焕发新的生命。奶奶笑着说:“我平时在家也没什么事,就织毛衣消磨时间。穿上试试!”
穿上这件并不精致的毛衣,我倍感温暖。祖母手中线,孙子身上衣,一针一线缝,如沐春风中!
【点评】全文围绕奶奶为“我”织毛衣展开,通过环境描写,展现时间推移、四季变换,用织毛衣耗时之久表现奶奶的辛苦与坚持,用天气的寒冷,衬托长辈对小辈的爱。文章将写人、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表现奶奶织毛衣带给“我”的温暖,也表现“我”的成长:从没有注意到奶奶的辛苦到感受到奶奶的年迈,从习惯奶奶照顾“我”变为“我”想照顾奶奶,传递出浓浓的祖孙情。结尾改写《游子吟》抒发感受:普通毛衣因为融入奶奶对孙辈的爱而温暖人心。(武艳红)
【例文二原稿】
一件令我温暖的事(原稿,924字)
上海市梅陇中学汤澄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群心地善良而总默默无闻的人——比如我的阿姨,令我深深的感动。
阿姨和我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我总能从她身上感到一股温暖,好似我的家人。
在我小的时候,阿姨就来我家干活,她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爸爸妈妈工作忙、下班晚,为了不让我孤单,阿姨常常陪我到很晚,爸爸妈妈回来后才放心离开。
小时候,阿姨也常常陪我玩,我就把她当作最好的朋友,但时间流逝,我逐渐长大了,和阿姨之间的交流慢慢变少了,我觉得我长大了,不需要阿姨的陪伴,我提出:不要阿姨送我回家了,因为家里住的近,同学们都是自己回家。阿姨却说:“还是我送你吧,书包那么重,自己背回家不累吗?”看着阿姨坚定的样子,我只好同意。(这部分简单交代就好,重点是详写让你感到“温暖”的这件事)
一天下午,我上拓展课,本身就放学迟,那天我也正好留下来出黑板报,其他同学都各自离开了,我在专心地出板报,忘记了等在校门口的阿姨。不知过了多久,手上手表突然响了起来,我跑到门后,“喂,你在哪里呀“电话那边传来了妈妈焦急的声音,”我在班里呀“,我满不在乎的回答,”阿姨在门口等你了一个多小时了,你干嘛呢?“妈妈叫起来。我很惊讶,连忙说:“好,我马上下去。”说完我拿起书包,对同学说了句“再见,我要先走了。“就慌忙地下楼,来到校门口(这里可以把自己焦急、慌张的动作展现出来),我惊呆了,珍珠大的雨点打在地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我没带伞,只好冒着大雨跑了出去,门后基本没有大人了,远远地就看到阿姨焦急的身影,我连忙向她跑去,阿姨手中只有一把伞,她毫不犹豫地递给我,我担心地问:”阿姨,你怎么办?“阿姨笑着说:”我不用呀。“(想象阿姨在雨中等待守望的神情、动作,再写你此时的心理活动)
那时还是冬天,风毫不留情地刮着,阿姨没穿几件衣服,她肯定是怕我出来找不到她,才没有回家拿的,我心里一阵难受,非常自责,又非常感动,阿姨,谢谢你一直都这么关心照顾我(要回忆阿姨平时关心、照顾你的细节,否则,“你一直都这么关心照顾我”便落了空)。
我把伞往上举了举,想为阿姨挡点雨,“你打吧,我真的不用。”阿姨说,她每天都送我回家,但在这六年里,我却没注意到这温暖的背影。
回到家,阿姨顾不上被淋得像个落汤鸡的自己,跑进厨房,为我做好了热腾腾的饭,“阿姨,你洗个热水澡吧。”我关心地问,“不了,我等你吃饭洗碗收拾。”阿姨的话不禁令我热泪盈眶。
虽然屋外寒冷,但吃着阿姨做的饭,胃里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谢谢你,阿姨,让我的记忆里有了温暖的你和温暖的记忆。”
【例文二升格稿】
一件令我温暖的事(795字)
上海市梅陇中学汤澄
升格指导:武艳红老师
午后暖阳仿佛阿姨温暖的爱,默默伴我成长。
父母工作忙碌,便请阿姨照顾年幼的我。她接送我读书,耐心陪我游戏,给我做美味饭菜,帮我洗脏兮兮的衣服……从每个晨光熹微的早晨到日薄西山的黄昏,她给我家人般的温暖。温暖的春风一次次吹拂过大地,柔和的春雨一次次滋润万物。她对我的照顾和陪伴,让我不再孤单。
那个冬天的傍晚,我既愧疚又温暖。
今天有拓展课,放学比平时晚一小时,我和几个同学留在教室,专心致志地出黑板报。不知过了多久,电话手表响起:“你在哪?”妈妈焦急地问。“我在班级,黑板报还没出好呢!”我满不在乎地回答。“阿姨在门口等你一个多小时,怎么不提前打电话告诉她?”妈妈责备我。
我匆忙挂了电活,心急火燎地收拾书包,慌慌张张跑下楼。我忘了告诉阿姨,今天晚放学一小时。我光想着为班级争光,却忘记在校门口翘首以盼的她。她这么久没接到我,不知有多担心!因为我的疏忽,上了年纪的她在寒风中站了那么久。我真对不起她!
珍珠大的雨点打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阿姨早上提醒我带伞,我却不听。为了不让我感冒,她每天都看天气预报。我有点自责,冒雨冲到校门口,看到阿姨清瘦而孤独的身影,她不时朝教学楼方向张望。看到我时,她没有丝毫不耐烦,也没有责怪,赶紧为我撑起伞,嘴里念叨着:“靠近点,别被雨淋着!”她总是把伞倾向我这边,我担心地问:“您淋雨着凉怎么办?”阿姨笑着说:“我是大人,不会生病!”
凛冽的风毫不留情地刮着,冷冷的冬雨“噼里啪啦”地打在地上,阿姨的衣服很单薄,她一定是怕我出来找不到她,才没有中途回家换厚衣服。六年来,她事事以我为中心,头上的银丝越来越多、身体更加清瘦,我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身体越来越健康。我自责又温暖。
回到家,淋得湿透的阿姨顾不上收拾自己,跑进厨房,为我做营养又美味的晚餐,一如既往地美味。
风依然狠狠刮着,雨依旧下个不停。吃着阿姨做的饭,我胃里暖暖的。谢谢您对我的照顾和包容,我会做个懂事的孩子,少让您操心!
【点评】开篇由温暖的阳光过渡到阿姨的爱,简单交代“我”与阿姨的关系,用排比句概括写她对于“我”的意义。后文写“我”忘记告知阿姨今天晚放学,又为班级出黑板报而忘了时间。想起早上不听阿姨劝告而忘记带伞,“我”倍感自责。阿姨为了“我”每天看天气预报,在雨中久等却没有半句指责,一路上把伞倾向“我”,回家后就“跑进厨房,为我做营养又美味的晚餐”,她对“我”的关心,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文章详略得当,把温暖的小事写得质朴动人。(武艳红)
【例文三原稿】
一件令我温暖的事(932字)
上海市梅陇中学张靖悦
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春雨,悄悄地来到人间,大地万物复苏,呈现出一派生机,在家闷了两个月的我,今天终于可以出门了。当我看到蓝天、白云与灿烂的阳光,心中的阴霾顿时灰飞烟灭。(可以直接入题,这是一段特殊时期,疫情终于过去,把温暖的内容点出来)
10点整,防空警报响起,路上的车不约而同地停下来,按响了喇叭,我知道这是对疫情牺牲的烈士与逝世同胞的志哀。我不禁潸然泪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总算是过去了,但是它残留在我脑海里的记忆仍是刻骨铭心。
1月21日,我与父母赶到机场,只见机场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弥漫着过年的欢快气氛,到了西安机场,我还高兴地拉着父母吃了肉夹馍、凉皮。后来想起,当时这样做实在是太危险了。
1月23日一早,爸爸告诉我:武汉封城了。我不禁大吃一惊“我和爸爸妈妈会不会中招啊?”“武汉城里的人们怎么办呢?”(人们面对疫情是怎样的状态?)当天晚上,中央派出了军队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支援,全国各地一批批医护人员自愿报名奔赴武汉。他们要与病魔做抗争,和死神搏斗。看到这些新闻,我受到了震撼,我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危险的逼近(人们生活在恐惧中,医护人员却毅然奔赴前线,对此你有何感受?),走亲访友变成了网上拜年,自由出行也变得难能可贵......
妈妈的好朋友——陶阿姨,能歌善舞,黑发飘飘,说话时总是温柔亲切,是个典型的“江南女子”。她毅然地递交了请战书,将只有5岁的小妹妹留在家中,投身于抗疫保卫战。她果断地剪了长发。她说:“长发我可以再留,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力救治更多的人。”看到她由于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脸上勒出的一道道血印,有的地方甚至磨破了皮。我的心酸酸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好想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可以对陶阿姨进行介绍:她的工作是什么,平时待人如何?疫情发生时,她面临怎样的困境?你如何得知陶阿姨近况?在抗疫工作中,陶阿姨做了什么?你的感受如何?)
我明白他们(谁?要写出。)都是普通人,不是神,只是在国家危难面前毅然选择了穿起白袍,加入战斗,从而成为了我们口中“伟大的人”。我由衷地敬佩他们!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以大爱诠释医者仁心;他们用生命铸就警魂,以生命去诠释担当;他们用生命传递温暖,筑起爱的长城。医护工作者,警察,志愿者......,谱写出一首首爱的赞歌。
我更自豪,我有一个酷炫的祖国,他或许还不够强大,他或许还存在很多社会问题,但是,在疫情暴发的那一刻,他展现的是一个大国的担当;他的人民或许还有些愚昧,他的华侨或许被人鄙视素质低下,但是在疫情暴发的那一刻,他们展现的是前所未有的团结。(与主题“温暖”不相关,可以一笔带过或不写。)
这一切都令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并为之热血沸腾!我将昂首挺胸地将这份刻骨铭心薪火相传!(要回到疫情上,再次点明感受到的温暖。还可借陶阿姨来赞颂像她一样平凡却又伟大的人,带给人们的温暖与感动。)
【例文三升格稿】
一件令我温暖的事(689字)
上海市梅陇中学张靖悦
升格指导:武艳红老师
在家闷了两个月的我,终于可以出门。万物复苏,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心中阴霾烟消云散。感谢美丽的逆行者,让这个寒冬充满暖意。
武汉封城,中央派出军队医护人员紧急支援,人们生活在恐惧中,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纷纷请战,勇敢奔赴前线,要和未知病毒搏斗。这些勇敢的逆行者让人肃然起敬。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逆行者。
妈妈好友陶阿姨是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乌黑发亮的头发像瀑布一般,柳叶眉下是天空般清澈、似海般深沉的双眼。疫情来临,她瞒着家人,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家人得知后,担忧她的安全,她坚定地说:“现在最需要我这样的护士,我不去谁去?”她将6岁的女儿和年迈父母留在家中,义无反顾地投身抗疫一线。
一周后,她发来照片,站在空旷的走廊上,双手比着表示胜利的“V”,脸上挂着疲惫的笑容,身后的时钟显示凌晨2:48。由于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她脸上勒出一道道血印,有的地方甚至磨破了皮。她的笑容像冬日阳光,温暖着病人的心。看到无法吃饭的爷爷、奶奶,她拿出面包,泡上水,一口一口喂他们;病人无法入睡,她温柔地唱起童谣;病人心情低落时,她化身“开心果”,传递战胜病魔的希望。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心与照顾,给病人带去温暖的力量;平凡女子的不凡壮举,让我深深感动!
陶阿姨和很多医护人员都是普通人,却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毅然披上白色战袍,奔向危险战场,和病毒赛跑,跟死神战斗。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以责任担当诠释医者仁心;他们用奉献筑起爱的长城,挽救岌岌可危的生命,传递让人敬佩的温暖。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逆行者用大爱和奉献守护百姓安康,平凡又伟大的他们,温暖了人心,值得我们铭记。
【点评】小作者讲述身边英雄人物抗疫的壮举。陶阿姨作为护士,在疫情暴发时,放下家中幼女和年迈父母,瞒着家人请战,奔赴前线,参加医疗救援工作。文章用一张照片,呈现她在一线战疫的艰辛和尽责。正是无数像陶阿姨这样舍小家为大家、不计生死的医护人员无私付出,我们的生活才回归正常。文章写了小人物的不平凡壮举,带给自己的温暖与感动。(武艳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